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优先供地
9月12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刚性指标,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通知指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应全面、全域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强化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充分衔接,在规划的用地布局中统筹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通知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土地出让、土地划拨和用地许可等管控环节,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报批,优先供应。城市道路、水系、绿地与广场等基础设施用地选址时,应当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优先考虑利用或保留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闲置土地等用地。
陕西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这样“呼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窘境。据住建部对全国351座城市统计发现,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建筑物密度和硬化道路的不断增加,令城市这张由钢筋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制成的‘水泥大饼’,在降雨时积聚出更多的地表径流。早期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不足、雨水排水管网标准偏低、湖泊绿地等自然蓄水体被占用等原因,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建设海绵城市之后,路两侧绿化带,都建设成低于路面的生态草沟,路面雨水会自动导流到生态草沟。生态草沟上种植着灌木花草,起到拦污净化、过滤吸附的作用;生态草沟下,自上而下还铺设着蓄水层、种植土层、粗砂填料层、砾石层,逐层对雨水进行渗透、滞蓄等处理,同时补充地下水;遭遇强降雨时,溢流才会通过高于生态草沟的溢流井排入市政管网,大大降低了城市内涝的可能性。秦皇大道等区域除个别低洼处出现轻微积水,其余道路、地块均未出现连片性积水现象,更未对交通造成影响,雨水径流削峰减量效果明显。
河北
构建海绵城市新小区推行绿色屋顶建设
按照目标要求,到2017年底,石家庄市将规划不少于2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正定新区作为省级示范区要先行先试建设海绵城市取得成效;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以重点建设区域为先导,示范带动和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切实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综合能力,构建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为保证海绵城市顺利推进,《意见》要求,应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及详细规划,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同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江苏
省住建厅科学推动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建设工作的焦点。为科学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围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海绵型公园、海绵型道路、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工程协同建设等方面,组织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9月2日,副厅长陈浩东召集有关单位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课题研究工作。厅城建处、科技处、园林处、水中心等部门(单位)以及各课题牵头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陈浩东指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指导我省各地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严格按照课题管理规定,抓紧充实研究团队,加强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加快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体系。
深圳
光明新区邀德国专家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9月13日,光明新区中德海绵城市项目交流研讨会在光明新区管委会多功能厅开幕。此次会议将持续两天,由光明新区管委会主办,光明新区城市发展促进中心承办,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德国环境规划咨询服务平台协办。据介绍,深圳市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域就在光明新区。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拥有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此次海绵城市项目交流研讨会,将借助德国环境规划咨询服务平台在流域污染、污水处理、供水安全、固废处理、能源供给、土壤保护、市政工程、景观建筑上的优势和经验,汇聚国内外专家力量,共同指导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挖掘创新点、打造亮点,树立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
西宁
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西宁模式
西宁市在全省生态建设中承担着引领和示范责任,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西宁市持续发力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实施了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火烧沟冲沟治理、北川河湿地公园、新华联小区等一批由大到小的海绵体建设,积累了多种类型以海绵理念进行生态修复的经验。为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海绵建设的理念,提高管理和建设的思想认识,8月22日由海绵城市(筹建)办邀请清华大学刘海龙教授,上海水规院赵敏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刘志诚教授、王沛永教授,上海复旦院专家崔丽芳教授、靳萌教授,泰宁集团彭志刚教授组织开展海绵基础技术和政策法规管理培训,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海绵城市,西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城市建设基础和发展优势,海绵城市概念的融入是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动力。
庆阳
市长赴镇江考察学习海绵城市建设
镇江市是我国较早开展LID低影响开发技术探索实践的城市之一,完成了全国第一个以城市整体为对象的面源污染治理规划,是全国第五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生态城市和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江滨新村第二社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设施极度老化。2015年6月,镇江市按照“海绵+”的思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群众实际需求,对该小区进行了低影响雨水系统改造、雨落水管改造、墙面屋顶保温节能改造和管线下地,满足了“海绵城市”径流控制、面源污染等要求,提升了防汛排涝能力和小区品位,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积累了经验。贠建民在实地考察后指出,镇江市在“海绵城市”建设组织领导、规划编制、运营管理、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为庆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市住建局要结合庆阳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三亚
通过两个项目建设海绵城市
受台风“电母”影响,三亚遭遇暴雨,全市连日来平均降雨量大184.2毫米。与以往逢雨必涝不同,通过软硬件共同发力,海绵化改造后的三亚主城区道路会“喝水”,告别“积水将军”,转型“海绵宝宝”。这次台风过程雨量大,18日当天平均降雨量达91毫米,但城市主干道基本没积水。通过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和“双修”项目,三亚清淤疏通管道16万米、新建雨水管道9.43万米、加大管道口径,重点对凤凰路、榆亚路、迎宾路、金鸡岭路等部分逢雨“划船出门”的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地砖渗透与植草沟引流,雨水流入蓄水池里,凤凰路开始咕咚咕咚地“喝水”。不同于以往一棵树一个树池的做法,凤凰路上几棵树甚至几十棵树共做一个大树池,排水能力随之增加。海滨城市走出“积水潭”,恢复城市对雨水的存蓄空间至关重要。三亚叫停占河道地产项目建公园,违建拆除拓宽河道,恢复原有的坑塘、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基本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滞、净、用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海绵的系统效应。
扬州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举措,经过前期招标采购程序,《扬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工作。8月18日,我局召开了《扬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前期协调会。市水利局、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园林局、气象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设计单位细致汇报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前期进展情况,并对相关资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的需协调的事项。参会单位对所提事项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次座谈,加深了对《扬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期协调,为设计单位今后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提供了便捷条件。
泸州
明年建成一批“海绵小区”
作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今年以来,泸州市加快了“海绵城市”建设。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泸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中了解到,到2017年,中心城区将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片区和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泸州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工作方案,泸州将分类推进海绵型城镇建设,加快海绵城市新区建设,有序实施海绵型旧城改造,指导开展海绵型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两江新城、长开区、高新区、白酒产业园区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新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和工程实践中,确保新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三区旧城区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居住小区绿色化更新改造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海绵城市措施,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四平
海绵城市取得阶段性效果
2016年5月,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四平市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进入试点城市行列。全市瞩目的紫气大路恢复工程,18米宽的人行步道及绿化工程改造,种植了绿地、铺设透水砖和彩色透水改性沥青路面约25380平方米,花卉约15万株,通过建设改造达到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悉,四平经济开发区辖区内3.85平方公里被规划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范围涵盖老城区和新城区,现状复杂多元,截污压力重,改造难度大。示范区改造将以“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为基本原则,以统筹解决城市防洪、水资源利用、水体污染等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和理念,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规范、政策体系,加快“渗、滞、蓄、净、用、排”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提高雨水综合利用、节水减排工作水平。
洛阳
一批“海绵项目”年内开建
9月13日下午,洛阳召开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培训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洛作报告,并对进一步做好洛阳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会议透露,洛阳下一步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今年年底前,所有县(市)区要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订工作,2017年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建成一定数量的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试点。今年洛阳将重点开工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城市道路项目6项,分别为滨河南路建设、洛宜路改造、开元大道改造、牡丹大道改造、关林路改造、古城快速路改造;园林绿地项目3项,分别为体育公园、隋唐遗址主题公园、西干渠两侧绿化带改造工程;水系项目4项,分别为三支渠、分水池、胜利渠、新区大明渠治理;建筑小区项目9项,其中洛龙区4项、西工区2项、涧西区2项、高新区1项,分别为安东社区、龙泰社区、龙祥社区、大学城社区、洛浦御博城、泉舜盛世唐庄、中泰花城、兴隆花园、土桥沟社区改造;排水防涝项目2项,分别为瀛洲路排涝泵站、一干渠改造工程。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协副主席王琰君等参加会议。
天水
规划“海绵天水”建设
太原城区范围内共有排水管道数千条,总长度约1000公里。其中,部分区域地下排水设施依然是雨水和污水合流的老旧管道,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逢大雨,总会形成路面积水。2014年,太原编制了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专项规划,分阶段对城南退水渠、南沙河、九院 ( 详情 动态 图库 团购 )沙河、虎峪河等17个排水分区的雨污分流予以改造。其中,第一阶段城南退水渠—南沙河分区方案已于2015年完成规划,正在改造中。此次,第二阶段改造涉及玉门河分区和北沙河-北涧河分区。玉门河分区改造范围北起北排洪沟,南至西矿街,东至规划城市建设范围边线,西至汾河。北沙河-北涧河分区改造范围北起尖草坪街,南至北沙河,西至汾河,东至二广高速。雨污水分流是此次改造的核心。本次规划的雨污水分流改造将采用从源头考虑,与城市排涝相互兼顾,市政部门将通过工程措施,分区域逐步解决排水系统目前存在的雨污混流、雨污合流、错接乱接等问题,彻底实现从源头排水、庭院排水到市政排水管网全过程的雨污分流。
成都
引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最美三环路
三环路上已有较好的绿化本底,但尚待梳理和提升。结合此次扩能提升,将打造“最美三环路”。在此次三环路的绿化打造中,将会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不仅要让三环路绿化的“颜值大增”,还要具有海绵城市的“内涵”。成都市降雨空间分布不均,西边多年平均雨量比东部区域更多,西部和中部区域的渗透能力比东部区域更强。规划部门建议在实施海绵城市时,采取‘西部结合河道及绿地规划行泄通道,加快区域涝水排出;东部根据雨水集水区规划海绵公园,增加对区域雨水的消纳作用,缓解周边区域内涝’的方式。而由于三环路是一条环状道路,正好可以体现出这一特点。”该负责人表示,三环路的绿化条件很好,在此次绿化打造中,将计划设计建设成都首个大型的“雨水花园”,同时突出节点景观的视觉效果。“此次三环路将提升绿化景观设计品质,实现‘城中见景、景中见城’。而不管是雨水花园,还是节点景观,我们都希望能体现出亲民、亲绿、亲水的特点,让群众能融入其中,享受美景。”
来源:网络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优先供地
9月12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刚性指标,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实现。通知指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应全面、全域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强化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充分衔接,在规划的用地布局中统筹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通知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土地出让、土地划拨和用地许可等管控环节,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报批,优先供应。城市道路、水系、绿地与广场等基础设施用地选址时,应当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优先考虑利用或保留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闲置土地等用地。
陕西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这样“呼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逢雨必涝、城市看海”的窘境。据住建部对全国351座城市统计发现,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建筑物密度和硬化道路的不断增加,令城市这张由钢筋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制成的‘水泥大饼’,在降雨时积聚出更多的地表径流。早期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不足、雨水排水管网标准偏低、湖泊绿地等自然蓄水体被占用等原因,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建设海绵城市之后,路两侧绿化带,都建设成低于路面的生态草沟,路面雨水会自动导流到生态草沟。生态草沟上种植着灌木花草,起到拦污净化、过滤吸附的作用;生态草沟下,自上而下还铺设着蓄水层、种植土层、粗砂填料层、砾石层,逐层对雨水进行渗透、滞蓄等处理,同时补充地下水;遭遇强降雨时,溢流才会通过高于生态草沟的溢流井排入市政管网,大大降低了城市内涝的可能性。秦皇大道等区域除个别低洼处出现轻微积水,其余道路、地块均未出现连片性积水现象,更未对交通造成影响,雨水径流削峰减量效果明显。
河北
构建海绵城市新小区推行绿色屋顶建设
按照目标要求,到2017年底,石家庄市将规划不少于2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正定新区作为省级示范区要先行先试建设海绵城市取得成效;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以重点建设区域为先导,示范带动和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切实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综合能力,构建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为保证海绵城市顺利推进,《意见》要求,应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及详细规划,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同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江苏
省住建厅科学推动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建设工作的焦点。为科学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围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海绵型公园、海绵型道路、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工程协同建设等方面,组织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9月2日,副厅长陈浩东召集有关单位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课题研究工作。厅城建处、科技处、园林处、水中心等部门(单位)以及各课题牵头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陈浩东指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指导我省各地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要严格按照课题管理规定,抓紧充实研究团队,加强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加快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体系。
深圳
光明新区邀德国专家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9月13日,光明新区中德海绵城市项目交流研讨会在光明新区管委会多功能厅开幕。此次会议将持续两天,由光明新区管委会主办,光明新区城市发展促进中心承办,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德国环境规划咨询服务平台协办。据介绍,深圳市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域就在光明新区。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拥有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此次海绵城市项目交流研讨会,将借助德国环境规划咨询服务平台在流域污染、污水处理、供水安全、固废处理、能源供给、土壤保护、市政工程、景观建筑上的优势和经验,汇聚国内外专家力量,共同指导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挖掘创新点、打造亮点,树立起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
西宁
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西宁模式
西宁市在全省生态建设中承担着引领和示范责任,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西宁市持续发力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实施了环城国家森林公园、火烧沟冲沟治理、北川河湿地公园、新华联小区等一批由大到小的海绵体建设,积累了多种类型以海绵理念进行生态修复的经验。为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海绵建设的理念,提高管理和建设的思想认识,8月22日由海绵城市(筹建)办邀请清华大学刘海龙教授,上海水规院赵敏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刘志诚教授、王沛永教授,上海复旦院专家崔丽芳教授、靳萌教授,泰宁集团彭志刚教授组织开展海绵基础技术和政策法规管理培训,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海绵城市,西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城市建设基础和发展优势,海绵城市概念的融入是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动力。
庆阳
市长赴镇江考察学习海绵城市建设
镇江市是我国较早开展LID低影响开发技术探索实践的城市之一,完成了全国第一个以城市整体为对象的面源污染治理规划,是全国第五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生态城市和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江滨新村第二社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设施极度老化。2015年6月,镇江市按照“海绵+”的思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群众实际需求,对该小区进行了低影响雨水系统改造、雨落水管改造、墙面屋顶保温节能改造和管线下地,满足了“海绵城市”径流控制、面源污染等要求,提升了防汛排涝能力和小区品位,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积累了经验。贠建民在实地考察后指出,镇江市在“海绵城市”建设组织领导、规划编制、运营管理、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为庆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市住建局要结合庆阳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三亚
通过两个项目建设海绵城市
受台风“电母”影响,三亚遭遇暴雨,全市连日来平均降雨量大184.2毫米。与以往逢雨必涝不同,通过软硬件共同发力,海绵化改造后的三亚主城区道路会“喝水”,告别“积水将军”,转型“海绵宝宝”。这次台风过程雨量大,18日当天平均降雨量达91毫米,但城市主干道基本没积水。通过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和“双修”项目,三亚清淤疏通管道16万米、新建雨水管道9.43万米、加大管道口径,重点对凤凰路、榆亚路、迎宾路、金鸡岭路等部分逢雨“划船出门”的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地砖渗透与植草沟引流,雨水流入蓄水池里,凤凰路开始咕咚咕咚地“喝水”。不同于以往一棵树一个树池的做法,凤凰路上几棵树甚至几十棵树共做一个大树池,排水能力随之增加。海滨城市走出“积水潭”,恢复城市对雨水的存蓄空间至关重要。三亚叫停占河道地产项目建公园,违建拆除拓宽河道,恢复原有的坑塘、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基本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滞、净、用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海绵的系统效应。
扬州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举措,经过前期招标采购程序,《扬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工作。8月18日,我局召开了《扬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前期协调会。市水利局、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园林局、气象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设计单位细致汇报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前期进展情况,并对相关资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的需协调的事项。参会单位对所提事项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此次座谈,加深了对《扬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期协调,为设计单位今后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提供了便捷条件。
泸州
明年建成一批“海绵小区”
作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今年以来,泸州市加快了“海绵城市”建设。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泸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中了解到,到2017年,中心城区将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片区和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泸州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工作方案,泸州将分类推进海绵型城镇建设,加快海绵城市新区建设,有序实施海绵型旧城改造,指导开展海绵型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两江新城、长开区、高新区、白酒产业园区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新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和工程实践中,确保新区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三区旧城区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居住小区绿色化更新改造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海绵城市措施,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四平
海绵城市取得阶段性效果
2016年5月,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四平市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进入试点城市行列。全市瞩目的紫气大路恢复工程,18米宽的人行步道及绿化工程改造,种植了绿地、铺设透水砖和彩色透水改性沥青路面约25380平方米,花卉约15万株,通过建设改造达到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悉,四平经济开发区辖区内3.85平方公里被规划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范围涵盖老城区和新城区,现状复杂多元,截污压力重,改造难度大。示范区改造将以“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为基本原则,以统筹解决城市防洪、水资源利用、水体污染等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和理念,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规范、政策体系,加快“渗、滞、蓄、净、用、排”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提高雨水综合利用、节水减排工作水平。
洛阳
一批“海绵项目”年内开建
9月13日下午,洛阳召开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培训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洛作报告,并对进一步做好洛阳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会议透露,洛阳下一步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今年年底前,所有县(市)区要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制订工作,2017年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建成一定数量的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试点。今年洛阳将重点开工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城市道路项目6项,分别为滨河南路建设、洛宜路改造、开元大道改造、牡丹大道改造、关林路改造、古城快速路改造;园林绿地项目3项,分别为体育公园、隋唐遗址主题公园、西干渠两侧绿化带改造工程;水系项目4项,分别为三支渠、分水池、胜利渠、新区大明渠治理;建筑小区项目9项,其中洛龙区4项、西工区2项、涧西区2项、高新区1项,分别为安东社区、龙泰社区、龙祥社区、大学城社区、洛浦御博城、泉舜盛世唐庄、中泰花城、兴隆花园、土桥沟社区改造;排水防涝项目2项,分别为瀛洲路排涝泵站、一干渠改造工程。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协副主席王琰君等参加会议。
天水
规划“海绵天水”建设
太原城区范围内共有排水管道数千条,总长度约1000公里。其中,部分区域地下排水设施依然是雨水和污水合流的老旧管道,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逢大雨,总会形成路面积水。2014年,太原编制了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专项规划,分阶段对城南退水渠、南沙河、九院 ( 详情 动态 图库 团购 )沙河、虎峪河等17个排水分区的雨污分流予以改造。其中,第一阶段城南退水渠—南沙河分区方案已于2015年完成规划,正在改造中。此次,第二阶段改造涉及玉门河分区和北沙河-北涧河分区。玉门河分区改造范围北起北排洪沟,南至西矿街,东至规划城市建设范围边线,西至汾河。北沙河-北涧河分区改造范围北起尖草坪街,南至北沙河,西至汾河,东至二广高速。雨污水分流是此次改造的核心。本次规划的雨污水分流改造将采用从源头考虑,与城市排涝相互兼顾,市政部门将通过工程措施,分区域逐步解决排水系统目前存在的雨污混流、雨污合流、错接乱接等问题,彻底实现从源头排水、庭院排水到市政排水管网全过程的雨污分流。
成都
引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最美三环路
三环路上已有较好的绿化本底,但尚待梳理和提升。结合此次扩能提升,将打造“最美三环路”。在此次三环路的绿化打造中,将会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不仅要让三环路绿化的“颜值大增”,还要具有海绵城市的“内涵”。成都市降雨空间分布不均,西边多年平均雨量比东部区域更多,西部和中部区域的渗透能力比东部区域更强。规划部门建议在实施海绵城市时,采取‘西部结合河道及绿地规划行泄通道,加快区域涝水排出;东部根据雨水集水区规划海绵公园,增加对区域雨水的消纳作用,缓解周边区域内涝’的方式。而由于三环路是一条环状道路,正好可以体现出这一特点。”该负责人表示,三环路的绿化条件很好,在此次绿化打造中,将计划设计建设成都首个大型的“雨水花园”,同时突出节点景观的视觉效果。“此次三环路将提升绿化景观设计品质,实现‘城中见景、景中见城’。而不管是雨水花园,还是节点景观,我们都希望能体现出亲民、亲绿、亲水的特点,让群众能融入其中,享受美景。”
来源:网络